第七十二章 犀首之名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
顶点小说 > 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> 第七十二章 犀首之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七十二章 犀首之名

  这座大魏学宫占地并不大,宽约百米,正面是一栋两层楼的土木建筑,门前的空地上摆着四五辆马车。杨华驻足于门外的一块石碑前,仔细默读上面的内容。

  碑上的字虽为篆体,但杨华已经不是初来之时,在藏室泡了这么久,又有苌弘、老聃和许行这三位学识广博的老师,他的文字功底又能差到哪里去。

  碑文的内容并不复杂,大意是魏国广纳贤才,不论本国还是他国的游学士子途经此地,均可在学宫落脚,享受免费的食宿招待。若有意在魏国出仕任职者,可在任意学宫向负责接待的官吏报备,静待国府遴选。

  苌弘此时对杨华可以说得上溺爱,并不在意他毫不征询便擅作主张,知道杨华从未离开过周地,低声解释道:“天下并不只齐国有稷下学宫,各国均在国都设有学宫,四通之大邑也多有设置。”

  杨华这才知道,学宫在这个时代竟是个常设机构,稍一思索他便明白过来。

  变法图强固然是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,而对人才的渴求同样大同小异。得一人而兴,失一人而亡的例子不胜枚举,各国诸侯哪怕就是装模作样,也无不摆出尊贤重才的样子来。

  “不敬贤”对于一国国君来说,那可以说是一项相当严重的道德瑕疵。

  各国虽然都设有类似于“招贤馆”这样专门用来招揽人才的机构,但在这样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,很多有识之士并不会轻易出仕一国,诸侯与人才之间是一种双向选择的格局。

  有些名传天下的人物甚至根本不愿意做官,反而更愿意游走四方宣扬自己的学说。其中也有很多身怀傲骨,静待明主之人。

  这些人虽然暂时不能为己所用,但他们的影响力却很大,更拥有大量的追随者,其蕴含的潜力令每一个诸侯都不敢轻视。

  为了博得这些人的好感,同时也为了发掘未起之才,列国纷纷增设学宫这样一个机构:对于那些有名气的大家巨子,以优厚的待遇资助他们宣扬自己的学说甚至广收门徒;对于那些还籍籍无名的学子,待遇虽然有所区别,但也提供各方面的便宜,以博其好感待其成长。

  这是一项支出巨大却又未必会有实际回报的投入,所以因各国国力和君主的态度不同,表现出来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。

  待遇最优厚的无疑就是身为首富的齐国了,稷下学宫里享受上大夫待遇的便有几十个,最差的待遇也是居有大屋,出有车马,食有鱼肉。

  齐国仅花在稷下学宫的物资就已经超过一个中等国家的收入了,这也使得稷下学宫聚集了数量众多的名家学子,诸子百家的学说几乎都能在那里找到身影,所出的学术著作也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。

  对于稷下学宫杨华倒是比较了解,毕竟那是一个学术的渊薮,可他没想到各国竟然都有学宫。

  想来魏国富强之后,在兴办学宫这件事上也不甘落后,其他国家大多只在国都和大邑设学宫,魏国竟然连陕地这样的城邑也不放过。以此看来,整个魏国不知道建了多少学宫。

  步入学宫,首先入门的是一个方形的论战台,此时正有一名青年男子高坐其上,静静品茗。论战台周围只有三张几案围坐着八个人,各自低声讨论着什么。

  稷下学宫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定期举办的争鸣论战,甚至直接影响到天下的学术潮流,即使是一个籍籍无名之人,一旦在争鸣论战中表现突出,立即就能名传天下。魏国在各方面都想超过齐国,兴建的学宫当然也是有样学样。

  由随行小吏与学宫官吏接洽,二人免去一些例行的查验,杨华便直接与苌弘选了个靠前的位置坐下。大概是星官的身份特殊,不一会儿便有人送上茶水果品糕点,甚至还问二人要不要饮酒。

  富国就是好啊,免费的招待居然如此丰富。

  杨华此前也尝过这个时代的酒,不过周地困窘,大家连吃饱饭都还成问题,哪有多余的粮食酿酒。所以那些各家“珍藏”的酒大多以各种稀奇古怪的原料酿成,要么酸得掉牙,要么寡淡无味,让他丝毫没有贪杯的欲望。魏国可就不一样了,粮食多得放在仓库里放到发霉,酒的味道想来会与众不同。

  正想尝尝魏国美酒,苌弘却以还要赶路为由直接拒绝了,让杨华很是无奈,只好寄希望于下一次了。

  随行小吏此时也走了过来,低声询问二人还有什么需要,得到否定答案之后,坐下来笑道:“公孙衍这家伙终于回来了,托二位的福,刚好能回安邑赶上这场好戏。”

  “公孙衍?”杨华看着点头回应自己疑问的小吏,转而向台上那名青年望去。

  又是一个耳熟的名字!

  公孙衍整了整衣襟,清咳一声后道:“各位,刚才在下讲了此次秦国之行的所见所闻,想必大家已经明白,为何我会主张我大魏国当前之要务首为西进灭秦了吧。”

  杨华听得直跺脚,自己竟然错过了最精彩的部分。

  韩国、魏国的变法他已经有了大致了解,韩国学魏,魏国学齐,以此推论齐国的情况也应该大同小异。照说秦国应该也和韩国一样学习魏国,但秦国毕竟是最后的胜利者,所以他现在最缺的便是秦国变法到底有什么特异之处,以至于后来居上,成为列国最强。

  随行小吏也是暗自唉叹:“来迟了来迟了,犀首首度剖析秦国变法,我竟然错过了。”

  听到犀首这两个字,杨华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其名字感到熟悉了,原来是他!

  纵横家是诸子百家中颇具争议的一个流派,有的人认为他们朝秦暮楚,事无定主,反复无常,为达成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巅倒是非黑白;有的人认为他们知大局,善揣摩,通辩辞,会机变,全智勇,长谋略,能决断。无所不出,无所不入,无所不可。

  提起纵横家,耳熟能详的便是苏秦和张仪了,而公孙衍也是个丝毫不比他们逊色的人。

  他不仅做过秦国的大良造,还当过魏国和韩国的国相;他不仅帮助秦国攻打魏国收回河西,也组织过列国合纵攻秦,甚至合纵都是由他首创的;他不仅有着滔滔的辩材,领兵打仗也颇具才能,正是他在商鞅死后继续率秦军与魏国在河西大战,逼迫魏国主动求和,割让河西。

  这样一个经历丰富又多才多艺的人,杨华在了解诸子百家时当然留下了一定印象,特别是后世对“犀首”这个词到底是官名还是称号众说纷纭,争论了几千年都没有一个公认的结果。

  当随行小吏提起这两个字的时候,他哪里还不知道眼前这个青年就是那个赫赫有名的纵横名家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9js1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9js1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