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章 无解的问题(二合一)_初唐:砥砺前行
顶点小说 > 初唐:砥砺前行 > 第十八章 无解的问题(二合一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十八章 无解的问题(二合一)

  第279章无解的问题

  军情紧急,李治选择了骑马赶往承庆殿,陈青兕也从随行千骑手中接过了一匹良驹,随同而行。

  来到承庆殿的时候,殿内已经聚集了多位朝廷大员,其中包括了在议政厅当值的许敬宗、许圉师、孙处约、任雅相,以及兵部尚书姜恪。

  三人都在焦急的等着。

  吐蕃此次来势汹汹,十二万大军下高原,速度之快,出兵之坚决,让庙堂诸多相公也始料不及。

  李治、陈青兕先后从大殿而入。

  陈青兕老老实实的居于末尾。

  李治入座以后,挥手制止了几人的见礼,说道:“军情为重,青海湖当下是什么情况?”

  姜恪出班说道:“很是危机,此番吐蕃南下,谋划已久,他们一口气调动十二万兵马,还策反了大臣素和贵,吐谷浑虽有防备,依旧被打得猝不及防,现今吐谷浑可汗诺曷钵被迫与弘化公主往河曲地逃窜。凉州总管阿史那忠、鄯州刺史丘行恭、廓州刺史梁建方、姚州刺史刘仁愿均已得到消息,做好出战准备,只待陛下调拨兵马支援。”

  十二万兵马?往河曲地逃窜?

  李治初听着消息,向来持重沉稳的他有些傻眼。

  这吐谷浑怎怎么不堪一击,这就将青海湖丢失了?

  “这素和贵是什么人?”

  李治很快察觉青海湖丢失的原由。

  许敬宗说道:“是吐谷浑次相,与丞相不和,却不想竟在临阵时倒戈,从背后袭杀吐谷浑的抵抗大军,导致抵抗兵马全线溃败。素和贵对于吐谷浑过于熟悉,在他的引领下,吐谷浑无力组织抵抗,只能不助溃逃。”

  “可恨!”李治叫骂了一声。

  陈青兕听到这里,也是一脸凝重,这青海湖的局面比想象中的恶劣。

  依照他的原定方略,吐谷浑应该是一个缓冲带。

  吐蕃在这个时代的气运堪称天眷,属于被老天爷追着喂饭的国家。

  温暖的气候,让不适宜生存的青藏高原爆发出勃然生机,丰厚的资源,连接东西两大文化的地理位置,加上特有的高原反应。恰逢因运势而生的明主贤臣名将,谁对上不头疼?

  陈青兕很清楚,就吐蕃现在的状态,即便是巅峰的唐朝,也得磕坏满口牙,才有可能啃下来。

  何况现在?

  再说就算拼举国之力,拿下了吐蕃,又能怎么样?

  以现在的科技,面对高原,怎么管制?

  面对几乎开无敌的吐蕃,最好的办法就是晾着,他们无法支持久战,就用吐谷浑跟吐蕃消耗,让吐谷浑削弱吐蕃的力量,唐军也可以趁机累积高原作战的经验。

  待吐蕃疲软的时候,再来考虑是否进行下一步。

  可吐蕃行动之迅速,出击之决绝,超出他的想象。

  原本以为缓冲带的吐谷浑,竟是不堪一击,直接丢了青海湖周边的土地,逃到唐王朝的疆界。

  这才几天呐?

  李治脑海中浮现陈青兕那份针对吐蕃的奏疏,今日吐蕃令人心悸的行动,无不证明一切如他预测的一样。

  就吐蕃这进攻效率,如果没有周密的计划,李治是绝不相信的。

  吐蕃一直都想着在他的嘴里夺食。

  绝对不能让吐蕃得到青海湖……

  李治此刻已经完全相信陈青兕眼中的吐蕃。

  吐蕃是一头恶狼,这世上没有能够喂饱的恶狼,他们夺了青海湖,绝不会就此止步。

  一旦与大唐毗邻,就会觊觎大唐的领土,那个时候,为了护卫边疆,他们只能派遣重兵护卫边疆。

  于公于私,都不能让吐蕃得逞。

  李治一握拳头说道:“朕欲以阿史那忠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,丘行恭为副使,梁建方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,刘仁愿为行军副总管,聚河西、陇右两地府兵出兵青海湖,支援吐谷浑,诸卿以为如何?”

  在唐朝不是没有不愿意打仗的大臣,每次兴师动兵都会有反对的声音。

  但是这时候的唐朝有一个规矩:就是你不能跳,四方诸夷,敢言兵者,斩。

  就是说我想打你,会有人说不能打。但是你跳起来,喊一句“谁敢打我”,那不好意思,揍的就是。

  吐蕃这种行径,在唐朝这里是不能忍受的。

  故而李治这话无人提出异议……

  但就在李治准备下达命令的时候,陈青兕却站了出来。

  “臣有异议!”

  李治为皱着眉,有些迷茫,这支援吐谷浑,将战场设在青海湖是陈青兕对抗吐蕃的决策,怎么他自己反对自己?

  “爱卿有什么看法?”

  李治还是耐着性子说道。

  陈青兕道:“臣觉得,不应立刻救援,当缓一缓。”

  陈青兕这话音刚落,立刻就有人出声反驳:“军情如火,就吐蕃这势头,如何缓得?”

  说话之人正是刚刚从兵部尚书升为宰相的任雅相。

  任雅相虽是文臣,但走的是武官的路子,靠着军功一步步走到今日的。

  在军事上很有见地,他看出了青海湖军情紧急,半点耽误不得,又对李治行礼说道:“陛下!吐蕃进兵如此神速,效果如此卓著,显然一切行动,深思熟虑,就是想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。如果我们现在拖延的每一刻钟,都可能导致局面的恶化,甚至于让吐蕃依托青海湖,构建防线,以抵御我军。”

  李治依旧看着陈青兕,想听一个合理的解释。

  “陛下!”陈青兕硬着头皮说道:“臣并非不知军情紧急,只是我们已经失得先手,更应该谨慎而行。臣的暂缓并非是不救,而是准备充分了再救。以李司空为帅,或将邢国公从西域调来,以他为帅,统兵反攻最为合适。”

  陈青兕这话一落,立刻引起了任雅相与姜恪的不满与怒火。

  任雅相立刻就道:“陈谕德这话什么意思,你可是说阿史那总管能力不足?还是说丘、梁、刘三位刺史,无法担当大任?”

  姜恪也道:“阿史那总管曾经生擒颉利可汗,丘刺史跟随先帝征战四方,攻取长安,消灭薛举、刘武周、王世充、窦建德,多有功勋。梁刺史击松外蛮,令群蛮震慑,亡窜山谷。又率兵西征,破处月朱邪孤注于牢山,斩首九千级,虏渠帅六千,俘牲口万余,获牛马杂畜七万。刘刺史初为先帝亲卫,赤手屠杀虎狼,勇不可挡,征伐高句丽时,先登破阵,破格升为上柱国,黎阳县开国公,又与李英公经略漠北战薛延陀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9js1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9js1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